如何用好 Roam Research ?(三):Roam 不是卡片盒
误解
我们来谈 Roam 基础详解系列的第三讲,叫做「Roam 不是卡片盒」。
听到这个题目,你可能有一些惊诧,甚至不舒服。为什么呢?因为2020年, Roam Research 几乎是和卡片盒(英文:slipbox,德语:zettelkasten)这个概念一起火起来的。许多人甚至认为,Roam Research 就是按照卢曼卡片盒的方法,来进行设计的。只是因应新技术,加了些改良而已。
卡片盒为什么这么受到追捧?这和它的提出者社会学家尼古拉斯卢曼分不开。关于卢曼的生平,我在这篇文章里面已经和你谈过了。卢曼的学术发表记录,相信已经给你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。
卢曼是一位高产的学者,利用这种高效的信息生产方法,做出了让很多人望尘莫及的工作。卢曼把笔记之间用链接的方法关联起来,形成了一张网络。他可以在网络上自由穿梭游走,看到哪里积累了足够成熟的果实,就摘取下来,写文章、出书。对卢曼来说,卡片盒是他的第二大脑。卢曼可以跟它对话,来不断迭代自己的思考,形成独特的见解和智慧结晶。
Roam Research 的作者 Conor White-Sullivan 确实说过,他在创造 Roam 这款工具的时候,参考了很多的现代知识管理的实践方式和理论,其中就包含了卢曼的这种卡片盒方法。
但是,你千万不要把 Roam Research 和卡片盒直接画上等号。不要小瞧概念的力量,一旦画上等号,你就会偏执的以一种「原教旨主义」的方式来记笔记。
教条
例如说,你会坚定认为每一则笔记(对应 Roam Research 中的一个页面)不应该超过一定的字数限制(比如说200个字),而且还必须保证它谈论的,必须只有一个主题。另外,还需要根据类别,手动对于页面赋予独特的标记。因为,卢曼就是这样做的啊!
问题是,如果天天这么记笔记,我基本会选择放弃。原因?当然是麻烦啊!
对很多人来说,能想到动手记,已经不容易了。如果还需要在记笔记的时候,去想如何手动编号,不断审视与拆分笔记,然后进一步给新拆分出来的部分加上编号……想想都让人头疼。
"How to Take Smart Notes" 这本书的热销,给很多人带来一种误解,觉得卢曼原始的笔记记录方式是简单易学的。但是,你可以假设一下,如果真是这样,那岂不是人人都能靠着它,出几十本厚厚的专著,外加数百篇论文了?
实际上,卢曼的这套工具体系,需要的绝不仅仅是技术、经验,更重要的是毅力。
卢曼职业生涯的高峰期,所处的是什么年代?彼时个人电脑还没有普及,人们的书写还停留在卡片与打字机阶段。
正因为这些技术上的天花板,才会有很多笔记记录做法的限制。例如字数长度不应该超过一张卡片;倘若要说的话多,一张卡片写不完,就只能依靠编号的分类法和连续性说明卡片间的顺序关联。你不人工编号,并且形成系统,又如何能实现呢?
然而,几十年过去了,我们拥有了远比卢曼高效的基础设施,却还要把自己局限在卢曼所处时代的技术水平,把卡片法的原始操作规范当成金科玉律。这岂不成了「旷安宅而弗居,舍正路而不由」?
效率
Roam Research 为我们的知识管理提供了非常便捷的辅助形式。在本系列的第二讲中,我给你介绍过,Roam 最小的粒度根本就不是页面,而是一个个组块。既然如此,你根本就没有必要限制页面上字符的长度。而如果一个组块弄得太长,你回车一下就搞定了,根本就无需烦恼。
同样,因为 Roam Research 提供了双向链接,你根本就不需要进行什么编号。当你把笔记 A 链接到了笔记 B 之后, Roam Research 会自动在笔记 B 的下方给你提示,笔记 A 链接了我哦。
这样的例子,还有很多。所以你阅读 "How to take Smart Notes?" 这本书的时候,一定要活学活用,不要拘泥于传统的教条。
讲解
看到这里,你可能会生出一些疑问。
例如说:
从 fleeting note 到 permanent note,一定要有个再次誊抄过程吗?
笔记工具和任务管理工具(Getting Things Done, GTD),一定要分离开吗?
对已有的笔记进行扩展,一定需要新建页面,并且加以链接吗?
……
这些都是非常好的问题。为了给你详细解答,我录了一段视频教程。
如果你觉得有收获,欢迎在视频页面点赞、评论、关注和转发。
小结
生活在技术高速发展时代,是一种幸福。我们得把握科技的脉搏,打破曾经技术局限带来的条条框框。我们的目的很单纯,不是去仰慕和模仿大师,而是用更加轻松的方式,追求更高的效率。
千万不要觉得没有按照卢曼的动作来操作,便是离经叛道。你使用 Roam Research 的时候,不需要小心翼翼,不需要怀有敬畏之心。因为,尽管 Roam Research 向卢曼致敬,但它不是卡片盒。
祝进步!
感觉有用的话,请点“在看”,并且把它转发给你身边有需要的朋友。
记得订阅我的微信公众号「玉树芝兰」,第一时间免费收到文章更新。别忘了加星标,以免错过新推送提示。
如果有疑问,或需要进一步沟通,请加入我的知识星球。
欢迎关注我的视频号,时常更新。
延伸阅读
你可能也会对以下话题感兴趣。点击链接就可以查看。
题图:Photo by Daniele Levis Pelusi on Unsplash
(本文首发于少数派平台)